有的同学对开卷考试非常不理解,明明可以查资料,为何就考不了高分呢?而这个问题事实上是:开卷考试中怎么用书本,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其用途?
你的问题在于:
1.从书中找题目
有些学生把开卷考试看得比较容易、非常简单,“开卷啦,可以抄,书中自有答案!”的错误认知较为常见。
不少学生在平常学习中,出于侥幸心理,把老师上课时的例题或平常做过的题目和答案不厌其烦、密密麻麻地抄在书本的空白处。
临考时,凭借我们的印象,在书中一题一题地找,要么照搬照抄,要么断“题”取“点”,最后写出来的答案与题目需要相差甚远,答卷的准确率不言而喻!
2.每题都翻书
有些学生觉得开卷可抄,觉得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因此平常学习非常放松,但真到考试时,若要每题都翻书,注定没时间做完!
有的平常学习较好的学生,更是怕做错失分,考试做答时将主要精力用在翻书上,致使考虑书写时间不够而意料之外失分。
比如一些简单直接的问题,一般通过阅卷,常识基础扎实的学生都可以作答的了。
但每题都去翻书的话,本来仅需极少时间即可作答的“容易题”,却浪费了不少考试时间,严重干扰后面主观题的作答,考试成绩也就不言而喻了!
3.审题不仔细,盲目抄书
有些学生在答卷时,不是先认真审题,而是忙于翻书、抄书,看书中哪段内容与该题最为接近就抄哪一段。
因为审题时缺少对题目灵活性的整体理解,也就很难“对症下药”,总是是东抄一段,西抄一点,不能要点,或者偏离题目需要,答案不完整甚至文不对题,盲目抄书。
4.只看“有字书”,忽略“无字书”
开卷考试不仅仅是把书本熟记就好了,其实还应看重“无字书”。所谓“无字书”,不只包含“家事,国事,天下事”,还包含学生的思想觉悟、行为、观念等。
注:伴随开卷考试形式的出现,很多考试试题需要学生运用所学常识联系自己实质回答问题。这种考试试题总是非常难在书本中直接抄得到答案。假如学生不可以将常识融合到实质日常,那就根本没办法满足这种考试试题的需要。
你要这么做:
1.全方位复习、构建常识体系
要走出“从书中找题”的误区,重点是全方位复习,构建常识体系。因为开卷考试时间有限,不可能对所有题目都翻书,再加上开卷试题较活,一般无现成答案,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复习。
具体来讲:
第一,要熟记每一课,每一节的要点都全方位复习一遍,使学生对所学常识有个整体印象,并能做到离开书本复述出来。
第二,要弄清要点的意思,层次及各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再对各课、各节的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对跨课、跨节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比较、总结、综合,形成常识间的完整体系,做到全方位系统地学会所学常识。
2.学会办法、有些放矢
“每题都翻书”,显然是不可以的。解决的重点是加大在考试过程初中生查对书本办法的指导,做到有些放矢。
要学会查阅书本的办法:
但凡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
但凡没把握的,有空闲就查,没时间不查;
但凡毫无头绪的,放到最后去查;
3.加大审题练习
开卷考试审题很重要。审题要审什么?
第一,要了解题目,即搞清题目的内容和需要是什么。
第二,找准材料与书本常识的结合点,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要点。
最后,根据题目的需要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素。
总之,审题时必须要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不要由于有些题目平常没见过,就不会做,这是考试的大忌。
同时,应该注意老师在课堂上讲课时或复习时甄选的一些有关内容的日常的例子,这能够帮助训练常识运用能力。
4.学好“有字书”,看重“无字书”
学生的学习不可以仅仅局限于书本常识,还要看重“无字书”的学习。
第一,要转变学习观念。政史考试只须背背就好的陈旧观念根深蒂固,包含一些教师和父母,到今天还在用这种陈旧观念去需要学生。所以,适应开卷考试,转变观念是学好“无字书”的首要条件。
第二,要多联系社会实质,用所学常识剖析和解决一些学生熟知的,理论上理解有肯定困难程度的社会实质问题。
第三,要有计划地参加社会实践,多读“无字书”,增加活动时间,扩大活动空间,更多地主动探索和大胆考虑,更多地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增长课堂、书本中学不到的才干。
最好是如此答卷:
1. 认真审题,了解题意
要认真审题。读透所给的材料,找到材料中有用的信息。看看这类有用的信息与课本中的哪一部分有关系。这对帮你做好考试试题非常有好处。
看准它需要你回答的到底是那些问题,这个问题与课本中的什么要点有联系。做到这几条基本上就能找准考试试题与课本常识的结合点了。再来组织答案时就不会跑题了。
2. 联系教程,向教程探寻看法
开卷考试中主观题,总是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需要看重教程,平常大家应该注意积累常识,采集课外信息资料,但不可以“丢了书本”。
开卷考试以时政热门为背景材料,答案的要素也隐藏在教程中,要获得好成绩,平常需要在教程上下工夫,多读、多看,只有了解,读透教程,并记住教程中的重点知识,考试时才能克服答卷答非所问。
3.确定答卷范围,注意条理性系统性
主观性考试试题选材范围广,具备强烈的年代性。答卷时,就应该注意考试试题提供的材料和考试试题产生的年代范围,以利于选择相应的常识组织答案。
主观性考试试题非常难在教程中找到现成的答案,这就需要学生提升剖析总结问题和对常识的整理能力,运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多层次,多角度剖析问题,理清答案思路,找出与教程的结合点,由浅如深,由易到难,分序号,分段落组织好答案,防止丢三落四。
4.掌握用学科书面语言
回答问题,要用政治术语。用适合规范的政治术语表达我们的看法。使语言精练,准确,富有说服力。同时卷面要干干净净,语言要规范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