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母亲说:“不了解孩子是什么问题?班主任请父母参加期末联欢会,我儿子不让我去,说我没工作,太不体面了。要让当老师的大姨去参加,还嘱咐他大姨必须要开车去学校。才上小学三年级就这么虚荣,长大了可如何解决啊!快帮我想想方法……”听到这位母亲焦急的声音,记者感觉到了她的担心。 这也给所有些父母提出了严肃的问题:怎么样看待孩子的虚荣心,父母又该如何加以疏导呢?为此,记者采访了我市国家级心理健康咨询师史林。
宽容体谅孩子的虚荣
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是有虚荣心的。可能当父母得知我们的孩子爱慕虚荣时,应当感到开心。由于从某种程度上讲,虚荣心代表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他们期待着展示源于己最好看的好的一面以取得其他人的认同与称赞。史林说:“孩子的虚荣心大多出于单纯而强烈的不服输的心理。适度的虚荣心也是激起孩子积极进取的内在动力。因此,父母要用宽容的心体谅、接纳孩子爱慕虚荣的心理,给孩子的虚荣心留出适合的存活空间。”
以身作则舍弃虚荣
史林介绍,遏制住孩子虚荣心膨胀的势头,将它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就第一需要父母和老师从自己做起,端正教育孩子的思想。在为孩子的爱慕虚荣而发愁时,应该觉察到这其实是自己酿的苦果。每逢家来了客人,父母一直自豪地拿出孩子获得的各种奖状叫人赏析。在学校里,老师为了班级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一直派出色的学生为班级争光。父母、老师在不经意间已经将我们的虚荣心转嫁给了孩子,在给孩子罩上光环的同时也暗示了孩子如何能满足成人的虚荣心。长此以往,不只滋生了孩子的优越感,而且也使他们不可以心平气和地去面对平凡,而去苛求自己各方面都要比其他人强。假如让孩子不那样爱慕虚荣,父母和老师就要以身作则先舍弃虚荣,不要时时处处炫耀孩子的优点,不要过分争强好胜地拿我们的孩子和其他人的孩子比高低。
专家提醒
父母应该在平常多留神,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表现,注意孩子的心理动态。孩子由正常的虚荣心到过分地爱慕虚荣是一个渐渐进步的过程。譬如:孩子对衣服、文具、玩具等特别挑剔,抱怨爸爸妈妈不可以给自己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等。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如此的行为时,就要耐心、细心的正确地引导孩子。假如那位母亲苦口婆心地和孩子正面交谈:“职业没高低贵贱之分,母亲给你丢人了吗?”这绝不会是一个好办法;假如狠狠地打孩子一顿,事情可能更糟糕。那样,这位母亲到底应该如何做呢?史林老师建议:可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话,间接地问孩子:班级学习最好的同学爸爸妈妈是什么职业?最喜欢的同学是哪个?自己家有什么让孩子喜欢的地方?母亲有什么优点?依次来启发孩子同学不会由于我们的母亲有没工作就不喜欢自己,其他人最重视的是孩子我们的表现。如此既能表达出父母的想法,又有益于孩子心甘情愿折服地同意父母的引导。